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力量

作者:徐秦法 刘星亮     编辑:贾琦艳     来源:广西日报   发表于: 2022-11-10 08:44  点击:

https://gxrb.gxrb.com.cn/?name=gxrb&date=2022-11-10&code=008&xuhao=3



徐秦法 刘星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一重要论述,鲜明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界定为融合式的关系,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前中国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这些鼓舞了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实现新的变革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经验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极早便认识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老子提出“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而后儒家提出“为仁由己”“弘道在人”“自求多福”等思想;对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构想,如春秋时期,老子的理想社会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文学作品《桃花源记》反映了古人对安定、和平的社会状态的追求,对衣食无忧的民生渴望与期盼;提出了“以和为贵”的外交思想,如孟子的“交邻国以道”“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唐代李渊的“宏仁恕之道”,明朝朱元璋的“凡日月所照,无有远迩,一视同仁”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实践的精神凝结,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处世智慧和思维方式。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满足人民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现代化等,努力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参与全球治理,坚持以和平谋合作、以合作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实际三个元素的结合,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赓续,代表着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凸显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特色与优势,体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实践智慧和经验。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任重而道远。越是在我国发展的紧要关头,越需要增强人民对奋斗目标的认同感,越需要党员干部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精神之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华民族素来就有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在新征程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激励着我们积极进取、团结奋斗,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展现着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真理共识,凸显着人民性、时代性、系统性特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人民立场,对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现实回应、对现实发展作出具有历史归属感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极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形态、高标准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素养,进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凝聚发展共识,激发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现代化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无限动力及可持续性。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现代化建设创新理论成果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是对人类社会规律的科学把握,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性、整体性、普遍性的真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更有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整体性、历史性的概念,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等国家意识。将这种代表着民族思维、民族习性、民族品质的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相融合,更能激发新的精神动力和能量。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的民族精神归属相融合,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的升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当代中国精神与二十一世纪世界潮流的融会贯通。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我国实际,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新鲜经验,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作者单位:KB体育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贾琦艳

上一条:学生走进中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

下一条:吴海荣:将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结合起来 提升公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