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西大 > 正文

万桥飞架跨越新征程

作者:周剑峰     编辑:贾琦艳     来源:当代广西   发表于: 2023-04-18 20:27  点击:

https://book.yunzhan365.com/oibtx/taqd/articles/58100952.html


在建的天峨龙滩特大桥开创了600米级拱桥新纪元,刷新了拱桥跨径世界纪录。刘峥∕摄


桥梁建设刷新世界纪录的速度,见证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崇山峻岭间,江河湖海上,一座座大桥“恣意”穿行八桂大地。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包揽了当今世界上全部桥型的广西,目前拥有各类桥梁逾3万座。
万桥飞架跨越壮乡山海,刷新着广西桥梁建造技术的发展速度,将高铁、高速公路路网连成线、结成片、形成网,托起八桂大地以桥梁建设跨越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希望。
       “世界第一拱”展现广西建桥水平
世界拱桥看中国,中国拱桥看广西。
桥梁的主跨长度,是衡量桥梁技术水平和建设能力的重要标志。跨度越大,意味着建设难度也越大。几十年来,全世界混凝土拱桥的跨径平均每年以1.5米的速度增长,把混凝土拱桥跨径的世界纪录提高155米,相当于干了一百年的活。
天峨龙滩特大桥是南丹至天峨下老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488.55米,主桥跨径为600米。大桥建成后,可使混凝土拱桥跨径一次性增长155米,开创了600米级拱桥新纪元,刷新了拱桥跨径世界纪录,将成为新“世界第一拱”。
从开工建设起,龙滩特大桥就吸引了无数国内外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的目光。3月18—21日,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大跨拱桥建造技术大会在广西举行,选点龙滩特大桥进行现场观摩。
“天峨龙滩特大桥的建造技术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准,质量水平当属上乘,在桥梁领域无出其右。”在观摩了龙滩特大桥施工现场后,国际拱桥大会永久性学术委员会主席Bruno Briseghella由衷称赞。在他看来,龙滩特大桥出色的建造工艺,包括管内混凝土的密实填充,这些技术都代表了桥梁建造的顶尖水平。
作为一项技术难度高的桥梁工程,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为保证高质量完成吊装任务,项目参建各方加强科技创新,充分发挥拱桥施工建造核心技术优势,研发出数字化的桥梁用缆索起重装备、“过程最优,结果可控”的一次张拉扣索索力优化计算方法等系列装备和施工工艺,总结出一套山区大跨度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悬臂拼装技术,将吊装线型等精度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有效解决了大跨度拱桥拱圈线形控制难题,为大跨拱桥建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大跨度拱桥的跨径一度从500米、575米到如今突破600米,最大难点在于确保拱肋节段合龙的精度,这相当于在190米高空‘穿针引线’,实现毫米级精准合龙。”广西路桥集团天峨龙滩特大桥项目总工程师罗小斌介绍。
“天峨龙滩特大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们拱桥跨度跨过600米的大关。”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看来,桥梁的跨度决定了建造技术的难度,天峨龙滩特大桥体现了建造技术的非凡跨越,无论是承载能力还是跨度都位于世界最前列。
“天峨龙滩特大桥建成后,将世界拱桥带入600米级时代,在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的世界最大跨度纪录上烙上中国制造的印记,对推动大跨度拱桥施工工艺和方法进步,有广泛的科研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3月19日,主持修建龙滩特大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KB体育教授郑皆连在现场介绍。
       创新设计攻克桥梁建设难题
除了享誉世界的拱桥技术,广西的斜拉桥、梁桥、悬索桥等桥型,也通过不断的创新设计,攻克建设难题,实现技术上的新突破。
4月3日,在来宾市象州县的培森柳江特大桥施工现场,正在进行防撞墙施工、桥面铺装等作业环节。桥长2578.9米,主跨长度目前位居同类型桥梁跨径世界第一。
“大桥已于2月17日顺利合龙。”广西路建集团象来一分部项目总工程师黄成介绍,大桥象州岸墩址区卵漂石厚且岩溶高度发育,溶洞之间相互重叠、串通,单个溶洞的胸腔高度最高达25米,地质情况极其复杂。“我们创新研发外围稳固的高精度零干扰堰模一体围堰结构,仅用30余天就完成了特大桥象州岸主墩承台施工。”黄成说。
黄成介绍,项目引进广西首台260型全套管全回转钻机,较传统工艺预计会节约1/4的工期。项目还创新挂篮模板系统设计及施工方法,采用铝模板代替钢模板,以装配式内模吊架代替传统钢管支架法施工,提高了建设效率。
1月4日,广西在建的“第一跨海大桥”龙门大桥东锚碇上横梁顺利完成全部浇筑任务。至此,龙门大桥两岸锚碇主体结构基本完成,主航道桥全面进入主缆架设阶段。大桥项目路线全长7.6公里,主桥长1198米,是广西首座单跨超千米的特大桥。
广西路桥集团副总经理兼龙门大桥项目经理蒋赣猷介绍,龙门大桥跨越茅尾海,桥区水下暗礁众多,水流情况复杂,保持大桥安全稳定是建设的关键。目前,业内悬索桥锚碇基础开挖一般采用地连墙支护,但耗时较长,施工较复杂,施工设备费用高。
蒋赣猷介绍,为提高大桥的稳定性,项目结合地形地貌及建设工期实际,对锚碇基础进行创新设计,在业内首次采用大直径排桩+铣接头的支护方案,排桩单桩直径长达3.5米,不仅开挖方案简单,而且可以降低施工费用,缩短工期。
此外,飞龙大桥、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百合郁江特大桥等已建或在建的桥梁,也都通过创新设计不断攻克一道道建设难题,为广西持续提升桥梁建造技术积累经验。
       聚焦前沿共谋桥梁技术新高度
广西龙滩特大桥、平南三桥、龙门大桥等已建或在建的桥梁,不断挑战行业发展的新高度。同时我们也看到,广西的桥梁建设也亟须在理念创新、高精尖技术等方面进一步突破。
相邻的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但在全球高桥前100名中,有近50座在贵州。贵州桥梁不但数量多、类型齐全,而且建造技术复杂、难度极大。贵州在桥梁建造领域创造了数十个“世界第一”,引领着世界山地造桥的潮流,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获得“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美誉。
纵观贵州的桥梁建造,其成功之处在于,以创新理念、做法以及技术、人才、信息化建设等为突破口,建设符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大桥。
“不是为了追求大而大,经济性第一位,合适才是最好的。”这是贵州桥梁建设者一贯秉承的理念,也给广西桥梁建设者以借鉴。
在今年世界大跨拱桥建造技术大会期间,专家学者齐聚广西龙滩特大桥观摩考察大桥建设进展情况、创新工艺工法、新材料运用和信息化监测系统运用情况等,研讨大跨拱桥建造技术的科研成果运用和创新发展。大会上,专家学者还聚焦大跨拱桥设计与施工、监测与运维,新材料、新工艺与新装备,绿色建造与可持续发展等前沿技术开展交流。
桥梁等基础设施结构变形监测是结构健康监测的基础性、常规性任务,监测需求量大、涉及面广,亟须发展高精度实时自动化监测新技术。对于这一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于起峰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串并联柔性相机网络摄像测量系列方法和系统。这一系统可为大型工程结构监测提供基础和广泛适应的新技术,可为复杂环境下桥梁、隧道等广域基础设施监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邓文中分享了数字技术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刘加平提出拱桥管内混凝土的相关技术方案……专家学者通过思想碰撞和技术分享交流,共同推动大跨拱桥建设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促进大跨拱桥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对广西的桥梁建设者来说,这次专家学者相聚广西分享交流世界桥梁建造先进技术,无疑是对广西桥梁建造技术的认可和肯定。郑皆连院士表示,广西桥梁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在不久的将来,广西的桥梁建造技术将达到更高的高度。

 

编辑:贾琦艳

上一条:《为气候行动鼓与呼》是一本什么书?

下一条:KB体育师生载歌载舞共庆“壮族三月三”